发布日期:2024-07-23 18:29 点击次数:164
铁矿石:6月18日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4745.16万吨,环比上周一减少122万吨,47港库存总量15375.16万吨,环比减少170万吨。具体来看,东北、华东、沿江三个区域辐射港口库存较上周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华北和华南两区域港库均有小幅增加。
前言1976年10月,沉浸在毛主席逝世的悲痛中,萧劲光还未走出来。
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前警卫员李银桥送来的一封信,把这份悲痛,又增加了一层。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萧劲光的一切,我是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没想到,主席到了最后,还在记挂我”,说着,信件紧紧握在手里,捂在胸口,嚎啕大哭了起来。
为何萧劲光对毛主席如此感情深厚?主席给他留下的信件又写了什么呢?
萧劲光
说起毛主席与萧劲光的感情,还要从二人的相遇说起
毛主席慧眼识英才
遇见毛主席的时候,二人关于革命理想,就已经站在了同一条道路的同一个方向。
1920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毛主席与一众爱国革命人士创建了“俄罗斯研究会”,意在探索革命道路,如何救国救民。
此时的萧劲光已经在新潮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位有着远大革命理想的有志青年。
这还要得益于萧劲光的出身,有着较为殷实的家境。
1903年,萧家倒是当时少有的能吃得饱穿得暖,还有余钱可以供孩子读私塾的家庭。
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接触到了新思想文化之后,推翻封建思想文化意识日渐强烈。
尤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过程中,革命思想在他的脑海里彻底觉醒。
得知毛主席创立了“俄罗斯研究会”,毫不犹豫的申请加入,凭借他在各种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加入研究会并不难。
研究会中,毛主席经常会给大家讲课,每次开会,都是革命人士们学习知识,汲取营养的时间,萧劲光格外珍惜。
每次萧劲光都是来的最早的那个,来的早就能坐在最前面,听得最清楚。
毛主席也在萧劲光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对先进知识的渴望,能得到萧劲光这样的情绪上的反馈,毛主席也会越讲越起劲儿。
如此充满热情的萧劲光,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准备挑选六位表现优异的革命人士前往俄罗斯勤工俭学的时候,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萧劲光。
临行前的动员大会上,毛主席再三叮嘱六位,希望他们能够努力学习,未来中国的大变革,需要他们来奋斗,有远大志向的人,未来也定会大有所为。
最后特意眼神落在萧劲光的身上,眼神交汇之际,毛主席说道:“我等你回来”。
萧劲光心领神会,心中热血澎湃,这也让他在苏联的三年,无论面临什么艰难的处境,只要想到毛主席的叮嘱,任何时候都会斗志昂扬,满腔热忱。
1924年,萧劲光回国,带着在苏联学到的一身本领,带着丰富的军事理论,归国效力。
本以为不负毛主席所托,终于学成归来,准备在革命事业中大展拳脚之际,1927年,大革命却失败了。
这次,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萧劲光再次踏上了苏联求学的生涯。
再次学成归来,是政治,军事等方面,综合实力更加强大的萧劲光了,也因此,成了毛主席口中“我党军事方面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军事家”。
也是少有的,直接从军委参谋长做起的革命将领。
而这一切,萧劲光始终没有忘记,都是因为当初毛主席给了自己去苏联学习的机会。
再遇见毛主席,是在1931年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看着如今进步如此大的萧劲光,人们口中的“军中英才”,十分欣慰。
也正是这次见面,是毛主席委任萧劲光为军校校长,只不过这所军校,需要萧劲光从零开始,亲自组建。
对萧劲光来说,带兵打仗行,可这建学校倒是个外行,在毛主席的鼓励与支持下,“红军大学”果然建立了起来。
在毛主席委派的任务中,萧劲光总是能出色的完成,为此,也成了毛主席心目中为数不多的爱将。
而二人的关系,远远不至上下级,对萧劲光来说,毛主席是自己的导师,但大多时候更想直一位老友,一位知己。
毛主席借他的“宝贝”
这两位老友,因为革命,因为理想能走在一起,更是因为有个共同的爱好,读书。
毛主席很少跟人借东西,但在得知萧劲光家中有好书的时候,就全然不顾了,更何况,萧劲光对他来说,不只是自己的爱将,更是自己的战友,朋友。
1937年3月,毛主席与时任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住邻居,一日,贺子珍前往萧劲光家中借些针线,眼睛扫到书架上摆在表面的两本书。
书的名字很是陌生,在贺子珍的印象里,毛主席应该是没有看过,又知道毛主席素来是对未读过的书感兴趣的,于是赶快回去告诉了毛主席。
听见两本书的名字,毛主席果然没读过,但是却听说过是军事书籍中不难得的好书,毛主席也几番寻找此书都未果。
来不及穿外套,毛主席一路小跑钻进了萧劲光家中。
就在萧劲光还要唠叨毛主席这么冷的天,为何不多穿点衣服出来的时候,话都没说完,只见毛主席就书房走去。
边走边说:“听说你有两件宝贝,好东西要分享啊,你怎么还给藏起来了”。
这话让萧劲光摸不着头脑:“什么宝贝,我哪里有什么宝贝,主席您说的什么宝贝?”。
“哈哈,喏,这不就是嘛?《战役问题》、《战斗条令》,这不就是宝贝吗,借我一看”,说着就小心翼翼的捧着两本书就往外走。
萧劲光虽心有不舍,毕竟这是自己一路保护孩子一样保护下来的,不管如何恶劣的环境中,这两本书萧劲光从未让它们损伤一丝一毫。
但知道毛主席是爱书之人,在毛主席手里,也一定会发挥出更大作用,想至此,倒是欣慰起来。
“你放心,我尽快看,看完我定完璧归赵”,看出了萧劲光的不舍,主席安慰道,说完就不见了踪影。
萧劲光那句“主席,您慢点”,都已经到嘴边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大家会好奇,毛主席最后是否还了这本书呢?
还了,只是书还在,人已去。
友谊的信物
1976年9月9日,看着躺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萧劲光哭的泣不成声。
虽然悼念仪式都已经结束,对萧劲光来说,仿佛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毛主席一颦一笑,都还在自己的脑海中。
这种悲痛的情绪,久久未能散去。
毛主席去世一个多月后,前警卫员李银桥,敲开了萧劲光的家门。
递给了他一封信,还有包牛皮纸包裹着的东西,萧劲光接过来的时候,好像就明白了。
果然如他所料,打开牛皮纸,里面正是当初毛主席所借走的两本书,虽然泛黄,但是依然工工整整。
原来主席并未弄丢两本书,而且还如此精心的收藏起来了。
至于毛主席为何这样做,看了那封信之后,全都明白了。
“我亲爱的老朋友萧劲光,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时常想起和你在延安的岁月,我很挂念你,也不知道你忙于工作,什么时候来看我,你已经许久没有来看望我了。如果你很忙,也希望你能抽出时间来看我。”
“从前借了你两本书,后来你南征北战,每每心中思念,便读起此书,全当是深厚友谊的信物吧,如今还于你,也当时个念想吧”。
读完之后,萧劲光已经泣不成声,这一生,承蒙毛主席的关爱,太多太深,甚至生命的尽头,都再在惦念自己,这份恩情,不止无以为报,更是天人永隔,巨大的悲痛袭来,思念如潮般汹涌。
如今,只有见书如见人。
参考资料:
https://m.163.com/dy/article/IJ142ECI0543AZ4X.html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306/18231845.html
http://cn.chinadaily.com.cn/krsl70zn/2015-09/04/content_21788244.htm
http://www.803.com.cn/Tianxia/content/201808/27/c132297.html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401/c85037-31005794.html
http://www.81.cn/jmbl/2014-09/26/content_6155123_3.htm正规线上配资网
参考资料:
https://m.163.com/dy/article/IJ142ECI0543AZ4X.html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306/18231845.html
http://cn.chinadaily.com.cn/krsl70zn/2015-09/04/content_21788244.htm
http://www.803.com.cn/Tianxia/content/201808/27/c132297.html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401/c85037-31005794.html
http://www.81.cn/jmbl/2014-09/26/content_6155123_3.htm
毛主席萧劲光苏联李银桥萧劲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